close

統一(1216):統一為國內食品龍頭廠,統一中控具中國收成股色彩

n    統一企業為國內食品業大廠,業外跨足服務、流通業:

統一成立於1967年,以生產麵粉、飼料等起家,後來逐漸跨足食品、飲料、零售通路、物流配送、金融等等。統一於中國、越南泰國、印尼、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也有投資,200712統一企業旗下控股公司「統一企業中國控股有限公司」在香港掛牌上市。台灣母公司以食品製造業為主,營收以飲料、乳品、速食麵、飼料與大宗資材比重較高,2011年前10月分別佔24.8%20.7%12%16.9%,業外轉投資較重要的事業包括開曼統一控股(含統一中國控股、東南亞控股等)、台灣神隆(持股37.7%)、統一超(持股45.4%)、統一實(持股45.55%)、統一國際開發(持股68.03%)、統正(持股40.5%)。2011年前三季,業外投資收入佔稅前淨利77%,台灣營業利益約佔23%,其中統一中控約佔整體稅前淨利18%,統一超佔28%

n    在台灣食品業市場龍頭地位穩固,農產品價格下跌有利於獲利提升:

台灣本業獲利穩定,統一在台灣食品市場耕耘數十年,在多項產品已建立品牌知名度、具有領導廠商地位,市佔率已達穩定,同時大廠在產品售價制定以及原物料採購具有優勢,統一企業台灣營業利益呈現穩定狀態,近5年營業利益率維持在3%4%,營業利益在1620億元左右。2H08 CRB指數大跌,統一台灣毛利率在2009年上升近5%,顯示原料成本下跌但食品價格具僵固性對業者有利,CRB指數在2Q11見高點後,趨勢開始往下,預料2012年業者獲利應可回升。

n    統一中控進行三大主軸中期調整策略

統一持有統一中控股權約為73.5%,其中飲料(果汁、茶等)佔營收66%,速食麵約佔營收32%,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,統一中控進行集團策略調整,開啟搶佔市佔率以及積極拉升營收等中期策略,策略可區分為三部份:(1)透過產品促銷的方式,積極搶奪市佔率以提升產品稼動率。(2)深耕與擴展通路:除維持既有現代通路優勢外,統一中控持續增加業務人員,深入中國傳統銷售通路,打入二、三線城市。(3)將設廠方式由集中大型廠改向在多個省份設中型廠,藉此更貼近當地人的口味,並節省運費,預料未來三年將設13個以上的飲料廠。

n    統一中控在調整過程中,速食麵獲利好轉,但飲料獲利下滑,整體稅後淨利衰退30%40%

2009年下半年開始,速食麵推出口味普遍能受到中國各地區接受的「老譚酸菜牛肉麵」,帶動2010年與1H11速食麵營收成長67%90%,速食麵的市佔率在20103月約8.5%20119月已上升至13.3%速食麵的EBIT也在2H10轉虧為盈,20118月又推出新款不辣的牛肉麵,初期在東岸與南方上市,後將推廣至全中國。在飲料方面,市場競爭環境激烈,統一在茶與果汁的成長率趨緩(茶佔飲料營收53%、果汁佔28%),目前統一在茶飲料市佔率為21%22%(康師傅約54%55%)。飲料除了茶與果汁外,公司推出咖啡與奶茶等其他差異化的產品,其他類的飲料已佔飲料產品19%的比重,且在1H11營收成長153%。據了解,公司決定暫停實施三年的茶飲料「再來一瓶」銷售策略,並重新定位其茶飲料產品。雖然1H11營收成長42%YoY,但因促銷策略使得毛利率下降、費用增加,2011年前三季統一中控的稅後淨利分別衰退49%34%32%,預料2012年調整策略持續實施下,營收仍可維持高速30%40%的成長,我們預估淨利認列17.4億元(-2.7%YoY)。

n    財務預估:

預估2011年營收為527.57億元,毛利率為23.34%,營業利益為21.58億元,稅前淨利為102.12億元,稅後EPS2.2元;預估2012年營收為568.95億元,毛利率為24.35%,營業利益為29.25億元,稅前淨利為110.89億元,稅後EPS2.41元。

n    投資建議:

統一企業為國內食品業大廠,具有領導廠商地位,本業獲利穩定,預估2012年國際大宗農作物價格緩跌但食品價格具僵固性對業者有利,在業外方面,統一中控經23年的策略調整,2012年獲利衰退幅度可縮減,金雞母統一超市佔率優勢持續,獲利認列穩定成長。整體而言,統一立基台灣,獲利來源穩定,具有防禦性特質,而統一中控具有中國收成股色彩,目標價為50元(PER=20X2012EPS

 

資料來源 : 永豐金研調處     

 惟純屬研究僅供參考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熊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