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   2H12半導體產值仍較1H12成長:

研調處維持2012年半導體產業整體成長率為+5YoY左右水準不變,2H12半導體產值仍將較1H12成長。而次產業晶圓代工及封測,成長性略優於整體產業分別為+6YoY,封測產業成長率為+5YoY,主要因2012年先進製程需求增溫,促使晶圓代工及封測產值成長性較優。

就供需角度而言,1Q12末起,庫存陸續回補,而2Q12廠商備貨積極,預估整體IC庫存將呈現上升情況,後續需觀察旺季銷售情況,若需求低於預期,預估半導體供應鏈將進行庫存調整。

n   先進製程帶動營收成長,成熟製程為獲利關鍵:

先進製程需求仍為2H12半導體產業營收成長主要動能,2Q12後,包括手機APPC CPUGraphic等,均有新平台及產品陸續上市,而相關應用IC效能持續提升並且需減低耗能,半導體先進製程仍扮演不可或缺角色,預期2H12 28nm需求仍可維持熱絡。

熊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n    受惠微投影與利基型光學產品,預期2Q營收YoY減幅縮小

陽明光1Q產品比重分別為超短焦產品約為20-21%,背投電視為13-14%,利基型光學產品(主要應用在新興國家公共建設與交通運輸有關)為22-23%,微投影產品為14-15%,投影光學產品(應用在投影機)約為13-14%,光學辨識系統產品約為4-5%,取像光學產品(主要應用在安控)約為8-9%。

2Q受惠DV用與智慧型手機背蓋式用微投影產品出貨成長,新興市場利基型光學模組需求回升,光學辨識系統新產品出貨,背投電視受惠客戶備貨需求,預估營收回升至17.7億元(+23.7QoQ-5.7YoY),但因研究開發收入減少,預估毛利率下滑至25.0%,稅後獲利1.1億元(+13.1QoQ-55.7YoY),EPS 1.00元,獲利呈現YOY衰退主因去年同期的一次性項目墊高比較基期所致

n    受惠微投影產品出貨成長,預估3Q營收穩定成長

展望3Q,雖總體經濟因素恐使部分超短焦客戶減少出貨,背投電視出貨旺季效應亦不明顯,但因微投影產品持續受惠DV客戶需求和智慧型手機背蓋式應用成長,利基型光學產品持續受惠在新興市場出貨,預估營收仍將穩定成長+0+5QoQ,預期毛利率高於平均的產品營收占比將提升,並有助毛利率回升,預估整體獲利成長幅度將有機會優於營收成長幅度

熊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你的工作非常的好,但是拿掉你的專業,你剩什麼?
當我的朋友告訴我,要走出來學習成長、找備胎時,我心想:我的工作這麼好了,還要出來學什麼,找什麼備胎。

我的老師,看到了我看不到的危機,便告訴我『你的工作非常的好,但是拿掉你的專業,你剩什麼?』

他講了一個故事:
有一隻海螺,常看到漁夫拿著長長的釣竿要釣他,每當他看到這危機時,他的頭就縮進去他認為十分安全的殼內,躲避一切。

熊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(英文譯名:Economic Cooperation Framework Agreement,簡稱ECFA

相較於台商不斷到中國投資,外資投入台灣的數量並未同步成長,例如德國福斯汽車(VW)選擇投資中國,只有日本的SONY、NHK等企業選擇來台灣投資,並未如馬政府所宣稱,簽訂ECFA之後,會有更多的外資進入台灣。此外,台灣本地的投資也出現負成長的態勢,與去年相比倒退0.62%。
其次,在進出口的表現方面,今年1月至3月止,中國產品出口至台灣比去年同時期增加44.4%,過去日本是台灣主要的進口國,很多產品是從日本進口,如今已經改從中國進口。另外,台灣出口到中國的金額,相較於去年同時期,則僅有增加14.3%。
日本、韓國或美國企業的產品,沒有簽訂ECFA,可以進入中國市場,反觀台灣與中國簽訂ECFA之後,台灣出口中國的產品數量反而減少,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台灣進行全球佈局,分散對中國市場依賴的風險,而是許多台商關廠停止在台灣的生產線,跑到中國設廠開闢生產線所致。影響所及,台灣出口大幅衰退,工作機會大量減少,台灣的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,即使找到工作,月薪也僅有二萬元。前陣子,中國郵政對外招考月薪兩萬七千元的郵務士,高中畢業即可報考,預定錄取一千四百個名額,結果有五萬七千名考生報考,其中將近八成是大學畢業生,以及一成的碩博士。由此可見ECFA簽訂之後,造成台灣青年人就業市場惡化的情形有多麼嚴重。

引用:廢除ECFA勢在必行:許忠信/國立成功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


熊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n    RFIC設計趨勢:高階SmartPhonePAD發展,中、低階SmartPhoneMMPA靠攏

RFIC設計邏輯而言,主要追求效能及成本的平衡,目前各家業者在設計上逐漸往Power amp duplexer(PAD)MMPA(Multi-mode Multi-band)發展。

PAD主要是將PAfilter/duplexer整合,可簡化手機本身的設計,而在整合過程中filter的技術扮演重要的角色,目前市場主流為SkyworksSAW filterAvago/TriQuintBAW filter陣營,其中BAW filter在高頻的功效表現相對較佳,故手機品牌廠在PA的選擇上,於高頻段多考量採用此技術,然PAD的缺點是隨著頻譜的增加,使用面積及成本會隨之提升。

另一方面,MMPA則是將多顆2G/3GPA整合在一個Module內,使品牌廠設計更為彈性,可根據各地區所處頻段的不同進行因地制宜的整合,同時減少封裝的接腳數以降低成本,但缺點在於會犧牲部分功效。

整體而言,高階的SmartPhone會傾向PAD發展(強調performance),中低階則往MMPA靠攏(強調cost)

熊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